Skip to content

向赛事穿线看齐

STANDARD PRACTIGES

无论是在店里面给网羽业余爱好者穿线,还是在职业赛事中为顶级选手提供穿线服务,有一些基本的东西,是每个穿线师都应该遵循的。

那些经常承接大型职业赛事穿线服务的穿线团队,都有一套自己独特的操作规范,其中许多操作规范,同样可以应用到任何个人或者网羽店的穿线工作当中。

“在给职业赛事穿线时,我们从始至终关注的都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面,尽可能地提供高质量的、始终如一的、可重复进行的穿线服务,并且尽可能地满足更多选手的需求。”一位美国的赛事穿线师这样说道,“为了能够做到这些,我们会把每一次穿线都看作是当天最重要的事情,另外还要完全理解顾客的需求。完全依赖个人的工作态度肯定是不够的。于是,我们发展出一套完整的穿线操作规范,这套规范是穿线团队中任何人都必须严格执行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从我们团队出去的每一把球拍的质量。”

虽然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向职业赛事穿线学习,但是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上面这位美国穿线师所说的一整套职业赛事穿线操作规范,并不是某种绝对正确的穿线方式,相反,其在特定状况下才真正适用。

即使我们这篇文章主要讲的就是如何向赛事穿线学习,但在职业赛事穿线时有些必须坚守的东西,其实并不能简单地套用在所有穿线师和顾客身上。

清理穿线机

对于任何穿线师来说,对你的穿线机各方面的功能了如指掌,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意味着,你需要知道你的穿线机是如何工作的,如何正确地给它做保养,如何清理并校正它的各个部件。

这跟你正在使用什么类型的穿线机,或者它值多少钱并没有什么关系。为穿线机提供恰当的维护,同样也是穿线师的工作职责之一。

赛事穿线师都喜欢清理他们的穿线机,因为他们知道,一台能完美发挥功能的穿线机,会帮助他们穿出最棒的球拍。

穿线机,尤其是电动穿线机,有很多部件,其中不少还是可移动的,这些部件都需要定时地给予清理。

日常的一般清理,通常用异丙醇,也就是外用酒精,这是一种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酒精,具有抗菌、溶剂等作用。

穿线机上可移动的部件,通常是清理的重点。穿线机上,有很多隐蔽的地方或者凹槽,非常不好清理。建议你可以去药店买点棉签。用棉签清理这些地方,你会发现非常的得心应手,而且棉签也很便宜,花不了多少钱。

给穿线机的某些部位润滑,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假如你的穿线机上有相互摩擦的部件,那么最好给它们用含有特富龙(Teflon)的润滑剂润滑。最好不要用以硅树脂(silicone)为主要原料的润滑剂,因为它们润滑的效果不是太好,而且作用也并不持久。

另外,市面上也还有好多其他的润滑剂,都能在穿线机的部件上形成光滑的表层,持久起到润滑的作用。对于那些非常紧的部位,涂抹润滑剂不是很方便,建议你这时也可以用棉签来进行。

对于线夹给予足够的关注,也相当重要。为线夹上的扳钮部位润滑,并且要经常清理线夹上面的锯齿部位。

另外,锯齿部位同样不能涂润滑剂

假如线夹的锯齿不干净,球线在夹紧的状态下可能滑动,这样会破坏球线的表层。在职业赛事期间,穿线师通常需要每天清理线夹四到五次。换个方式讲,就是每穿五把球拍,就要清理一次锯齿。这样做,可以让线夹保持适当的压力,避免过度拉磅损坏球线。

一切从朝上”开始

在为职业赛事穿线时,从开始架拍起,就需要形成规范,因为架拍是第一步,第一步走正确了,那么接下来所有的步骤才不会乱。

那么,架拍时,拍面应该朝上还是朝下呢?其实,这并没有定论。但为了形成统一规范,职业赛事的穿线师都会默契地选择朝上。

何为朝上?这很好判断,在架拍时,以拍柄盖上的品牌 LOGO 为依据,LOGO正立,则朝上,LOGO倒立,则朝下

一环扣着一环。只有确定拍面朝上了,接下来才能决定哪边是“左”,哪边是“右”,而这接下来又可以让穿线师非常容易地判断长边和短边,并且确保穿线师每次穿相同款型球拍的时候都能在相同的地方打结。

这点对赛事穿线师来说尤其重要,因为他们经常会接连穿好多把某位球员的相同款球拍,既然是相同的球拍,那么穿线的方式也必须保证一模一样,以免让选手感觉到手感上的差异。

职业球员对此也会非常在乎。如果他们发现自己两把相同的球拍,打结的地方不一样,可能会要求穿线师重穿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在同一项赛事中,由固定的穿线师连续一两周为某个球员穿相同的球拍,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要保证所穿的全部球拍,手法都一致,手感都差不多,从一开始的架拍就必须是一致的。这也正是赛事穿线要形成规范的原因所在。

穿线师每天需要大量地穿球拍,他们没办法——记下某位球员的某款球拍的打结位置,除非这位球员有特殊要求,按照完整的规范穿线,穿线师就不会犯错,并保证自己穿线手法和质量的一致性。

就像任何规则一样,例外是无法避免的。有些球拍的穿线,是需要在架拍时拍面朝下的。不过,例外毕竟是少数。遇到例外情况时,穿线师也需要灵活应变。

无论你是在家自己穿线,还是在网羽店中穿线,这个“从朝上开始”的架拍原则,对于提高你穿线服务的质量和稳定性,都是大有裨益的。

从上往下,还是从下往上?

在穿线领域,有关是从上往下穿,还是从下往上穿的争论已经存在十多年,两派都有比较充足的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支持从上往下穿的人通常引用的理由是那样球拍的变形会更小,而支持从下往上穿的人则认为,现在很多穿线师都在使用一根线的穿线方法,而运用这种方法时,从下往上穿更符合球线的自然编织走向。

其实,这并不是有关对与错的争论,也无关个人穿线的喜好。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其实还需要综合考虑很多其他因素,比如穿线机的架拍系统。

如果你的穿线机仅有两个支点,那么从下往上穿,球拍的变形会比较严重。但是如果是六点架拍,球拍发生明显变形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了。

但是,对于这个争论,还应该考虑更为关键的因素,那就是球拍穿线的频率和拉磅的高低。从一个纯科学的角度来讲,在穿线的过程中,球拍反复被施加非常大的压力和负荷,而这往往是穿线师容易忽略掉的因素。

在今天的碳纤维球拍时代,这样的压力是如此之大,事实上已经致使很多生产厂家在球拍设计时不得不考虑多余的抗压能力。

所以,在为赛事穿线时,穿线师只要可以,都尽可能地选择从上往下穿。这样做的主要原因很简单,就是考虑到这些球拍几乎每天都会被重新穿线,球拍本身非常疲劳,损耗很大,而从上往下的方式可以让球拍的强度维持更长的时间,降低拉折球拍的风险。

你需要记住的是,这些是在职业赛事中,顶级选手使用的球拍,而不是网羽店中卖出去的有质保,可以返修的球拍。

对于没有保修的球拍,穿线时你最好不要冒任何的风险。

一根线还是两根线?

两根线的穿法可以说是最近子母线流行的产物。但是,对于一根线还是两根线的穿法,同样也存在很大的争议。

假如你穿的是子母线,也就是横竖线穿不同的球线,那么两根线四个结是必须的。这样的穿法其实也有一定的优点:比如横竖线可以穿不同的磅数,而不会相互影响,对于一根线的穿法,这是没办法实现的。

另外,由于需要打四个结,这就可能导致球拍四周外侧的球线的磅数都相对会低一点,形成实际减磅的效应,这会在击球点不在甜区时,增大拍面的容错性,而这对于一般的业余选手来说,是很有好处的。

然而,在赛事穿线的时候,穿线师一般会尽可能地用一根线的穿法。更确定地说,是一根线从上往下穿的方法。这样做的背后逻辑很简单,给职业选手,穿线师应该尽可能减少犯错的机会,而四个结会使得犯错的机率上升。

另外,职业选手的击球点大部分都会击中甜区,所以球拍外层减磅增大容错性,这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必要。

还有,用一根线从上往下穿的方法穿出来的球拍也更美观干净,因为只有两个结,这样做还可以延长拍框的寿命。

如何打结?

绝大多数穿线师在打结时,都采用绕两圈半的打结方法还有各种版本的起始结。另外,还有一些穿线师特别喜欢炫耀自己各种各样的打结方法。

但是,我们不要忘了打结的原本意图和作用是什么:把一个根线缠绕在另一根线上

假如你打的结不错,它对两根线都不会造成损害,但是如果你打的结超级棒的话,那它还要看上很干净整洁,同时性能也非常好。

在赛事穿线师看来,用绕两圈半的方法打出来的结很难看,显得有些肿大,第一圈绕的线也感觉总比第二圈绕的线要松一点。

对于起始结,技术纯熟的赛事穿线师一般都不会采用,因为它很大,跟其它的结看上去也有明显的差异,而且在高磅数下,它还可能会对球线和护线管造成损害。

有赛事穿线师甚至这样说:一个穿线师的技术越棒,那么他就越不会采用起始结。

为了避免打起始结,赛事穿线师通常都是使用起始夹,然后再回过头来打一个与其他结相同的结。所以,在打结时,我们考虑的是多方面的因素,不仅要很好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而且还要美观。

如果你有机会与那些最好的赛事穿线师一起工作,或者看过他们工作,并且去过几乎所有大赛的穿线室的话,你就会发现所有赛事中的穿线师,最能达成共识的一点就是打结。

的确,现在大家所使用的打结方法各式各样,打出来的结看上去也可能有差别,但是没有人会认为,对于职业选手来说,那种老式的绕两圈半的打结方式是最好的。

换句话说就是,假如你在网羽店为普通的球迷穿线,那么绕两圈半的打结方法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而且你的顾客也不会提出什么异议,但是在世界级的赛事中,这种打结方法并不受欢迎。

大多数职业的赛事穿线师使用的打结方式都是相似的,他们打的结不仅很紧实,而且与拍框也贴得特别紧。像 WILSON 穿线队就有一套自己的赛事打结方式,它与其他赛事穿线师的打结方式类似,但又不完全相同。

“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团队里所有的人使用的打结方式都相同。你可能会好奇这种打结方式是多么的成功。这么多年来,我们团队在各类赛事中穿了超过六万支球拍,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结出过问题,从来没有!”一位 WILSON 穿线队员颇为骄傲地说道。

赛事穿线准则

以下是几点赛事穿线的准则,该准则的特点就是标准化,并且对任何赛事穿线师都适用。当然,我们之所以把它归纳在此,是因为它对于在网羽店的穿线师同样适用,同样有助于提高大家总体的穿线质量。

  • 每天清理穿线机;
  • 架拍时,所有球拍都LOGO朝上;
  • 思考“从上到下”和“从下到上”穿法的优劣;
  • 有的打结都采用同一种方式;
  • 理解赛事穿线和网羽店穿线的异同之处。

有什么不同?

赛事穿线和在网羽店穿线,不同的地方有很多,而最大的不同恐怕就是穿线的数量。

在网羽店,一个穿线师如果一天能穿到 10 把球拍就已经说明生意很好了,然后在职业赛事期间,这个数量一个穿线师可能在午饭之前就穿完了,而接下来很可能还有这么多的球拍在等着他。

另外,你还要知道,网羽店中你可能以尼龙线为主,但是在赛事中,绝大部分使用的都是非常硬、非常难穿的聚酯线,甚至还有选手使用的是天然肠线。

另一个不同就是,给赛事穿线时,穿线师经常会碰到所谓的“穿群拍”,也就是一下子可能有很多把相同的球拍摆在你面前,要求给用完全相同的手法,穿上完全相同的线,磅数也完全相同。

这对于穿线师来说,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职业选手的手感都非常敏感,如果有很小的差异,他们也很可能会感受到。这不仅需要穿线师有细腻的手法,还得有耐心和毅力。

假如有个选手拿来六把球拍穿线,那么你的目标就是穿六把无论外观还是手感都一样的球拍。为了做到这点,你必须得有一整套准则,帮助你尽量少犯错误。

在今年的索尼爱立信公开赛中,世界排名第一的纳达尔经常在比赛日捧着四把球拍来穿线。因为他要穿的拉力是 25.5 公斤,而且整个赛事都是如此,所以如何在每次穿线时都精准复制上次的穿线,这对穿线师来说,真是一个考验。

还有更麻烦的。比如新星多尔戈波洛夫,在比赛日,他同样会拿四把球拍过来穿线,但是他要求其中三把的拉力是 27/26 公斤,另一把是 26.5/25.5 公斤。

给纳达尔穿线时,先穿哪把球拍都无所谓,因为拉力都是一样的,但多尔戈波洛夫有一把球拍的拉力是小于其他三把的,那穿线时就有顺序的讲究了。

连续穿四把球拍,大概需要花两个小时。我们不能最后穿那把较低磅数的球拍,而是要在最开始穿,接下来再穿其他三把磅数较高的球拍。

赛事穿线跟在网羽店穿线另一个不同就是,你需要天天都接受顾客的检验,这对穿线师来说,心理压力着实不小。

试想,一位顾客拿来六把相同的球拍,要求给它们用相同的磅数穿上相同的线,然后,这位顾客拿着这六把球拍在比赛中检验你的穿线质量。可怕的是,这位顾客会这样持续一周甚至两周的时间。

在大多数网羽店里面,一般要你穿线的球拍都是一把,并且接下来你可能要数月甚至一年之后才再次见到他,而在赛事中,你每天都要面对自己的顾客,而且有时一天还不只一次。

对于选手来说,穿线师的责任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他们才能每天拿着完全相同的球拍去打比赛。

经常校准磅数,即便有时仅仅是校准半磅的误差,那对于选手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你知道,职业选手是综合了很多因素才好不容易确定了他们觉得最合适的磅数,所以他们对磅数的精准性就会特别在意。这些因素包括温度、湿度、球场速度、球的特性等等,普通业余爱好者是很少会考虑这些因素的。

一旦职业选手根据各方面考量,确定了对自己来说最佳的磅数,那么接下来,把这种磅数以及其他穿线要求每天精准复制到每把球拍上去,就是穿线师的价值和使命所在。

尤其是磅数,越精准越好。反观业余球员,即便你穿线的磅数误差有两三磅,他们也可能发现不了。所以,穿线师的心理压力自然也小多了。

借助锥子打结法

Use an awl knotted

文/蔡建东,网名阿加猪,职业穿线师,是 XRS 职业穿线师团队主要成员,拥有十年职业赛事穿线经验。

球拍在常见的打结方式下,对最后一根线增加拉力也只能对掉磅进行少量补偿,无法避免掉磅的出现。尤其当打结孔距离最后一根线较远的情况下,掉磅将会相当明显。

有观点认为,边上的线远离甜区位置,掉磅对球拍性能没有影响,甚至可能增加线床的舒适度。这种观点可能是对的,但在某些要求严格的场合,比如在巡回赛上,松垮的边线在观感上是无法接受的,它在很大程度上会降低客户对穿线师的信心。

假如你有冒险精神,可以尝试以下的方法。

  1. 首先,你需要有一个表面非常光滑的细长的锥子
  2. 拉好最后一根竖线,不需要为打结额外加磅,用座夹固定
  3. 线头穿过打结孔,锥子插入打结孔
  4. 调整球拍与拉线机头的夹角,该角度以对锥子阻碍最小为原则
  5. 稍微松开锥子,用机头把打结的线拉紧
  6. 锥子加力把打结的线顶住
  7. 松开机头,正常打结
  8. 松开锥子,打结完成,线床观感完美

注意事项:

  1. 注意打结的线和锥子插入的角度,打结孔内的两根线和锥子三者尽量平行不交叉,这样能大大降低意外断线的机会。
  2. 锥子以光滑电镀亮面为佳,越细长越容易掌握力度,如果你是刚开始尝试这个方法,RAB Fine Awl 可能是你的首选。熟练后在打结孔较大的情况下,较粗的锥子能加快工作效率。
  3. 锥子的力度使之刚好不回退即可,避免对线和打结孔造成伤害。
  4. 细直径的聚酯线及肠线使用这个方式容易意外断线。建议在熟练掌握后谨慎使用。
  5. 在没有十分把握的情况下,可以降低机头拉力,甚至采用人手拉紧的方式,降低意外断线的机会。

优缺点: 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打结掉磅的问题,观感完美。对工具及操作熟练程度要求很高,容易对线造成损伤,不推荐入门者使用。

校正磅数

Calibration Poumds

文/谢俊铭 CRSA

学会正确清洁、保养、维护穿线机是每个穿线师的必备功课,经常检测和调试穿线机拉力的精准度是很好的习惯。

职业的穿线师会每天都检测和调试穿线机,一般在店里,我们建议你在每穿完 25 支球拍之后检测和调试穿线机。

本刊将不定期刊登不同品牌穿线机“校正磅数”的标准操作流程,以便大家借鉴和参考。本期介绍的是 FORTEN(华腾)P900 穿线机的校正磅数的操作流程。

  1. 按住“KNOT”键并同时打开机器电源."ZERO······”会出现于屏幕上。

  2. 按“STRETCH”键几次直到“DATA······” 出现于屏幕上。

  3. 准备测磅器 1 支(建议使用精准的电子测磅器),将一边固定到机器上,另一边绑上网线放入夹线头。

  4. 机器将提供 8 个磅数来测磅

    5kg(11 Lbs),10 kg(22 Lbs),15 kg(33 Lbs),20 kg(44 Lbs), 24.9 kg(55 Lbs), 29.9 kg(66 Lbs), 39.9 kg(77 Lbs). 44kg(88 Lbs)。

  5. 把电子测磅器尾端的网球线放入机器夹线头内,按下触控按键将线拉紧。

  6. 检查测磅器的磅数是否与机器显示的磅数相同否。

  1. 如果磅数不同,则按“UP”或“DOWN”来调整直到测磅器的磅数与机器显示的磅数相同。

  1. 再按下触控键,将线松掉。
  2. 按下“SPEED”进行下一段磅数的测磅,重复步骤 5 到 8。
  3. 完成第 8 段磅数的测磅后,将线松开。
  4. 按两次“SPEED”,再按两次“MEMORY”将刚刚校正磅数储存起来。

网压测试仪 ERT300 简介

The Introduce Of ERT300

  • 应用领域:球拍
  • 动力系统:电子模拟击球
  • 共振频率的测量:转换线床硬度 DT 值
  • 动态磅数 DT 值:20~65DT(kp/cm;Newton/mm)
  • 精确度:+/— 1kp/cm(+/— 1 数位)
  • 显示:需 4~6 秒来测量,需 8 秒来显示测量值
  • 尺寸规格:110x50x25mm
  • 重量:50g
  • 环境温度:5~45 摄氏度,或 40~115 华氏度
  • 相对空气湿度:20%~80%(不防水)
  • 电池:2 个扁平式 CR2032 电池

注意:当液晶显示屏显示电池标志的时候,就要换电池了

据说在一个不发达的地方,很多球员共用一把球拍,但是当地一个神奇的穿线师能够通过这一把球拍,满足所有球员对击球的不同要求。这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说穿了其实并不是没有可能。

我们都知道,当我们击球时,拍面是唯一与球接触的地方,所有对击球的感觉,都是由拍面传导给我们的。而这个神奇的穿线师,正是通过不同球线、不同磅数、不同穿线手法等各种方式,制造出给人不一样手感的拍面。

因此,当我们和顾客单纯的讨论穿线磅数其实是没有意义的,我们所要追求的是不同拍面带来的感觉。但是感觉往往是模糊而感性的,我们通常只是粗略的说“有弹性”、“有点僵”或者是“挺面的”。

有没有客观描述这种感觉的指标呢?有的,那就是“线床硬度”,又或者叫“网压”。ERT300 这么个不起眼的小仪器,正是测试网压的超级利器。

实际上,在职业网坛 ERT300 几乎是人手一个,因为职业球员经常到世界各地参加比赛,每次比赛未必都能遇到同一位穿线师为他们穿线。更何况,能够影响网压的因素实在太多了。

在 CRSA 出品的《穿线师年鉴》里,总结了七大因素,分别是:拍面大小、线床密度、球线类型、线的粗细、穿线机、拉的磅数、穿线的手法和技术。

而职业球员只要知道自己所需的网压,就可以确保无论是谁为他穿线,穿完的球拍都符合他的要求。也正因为此,ERT300 也成为了赛事穿线师们的标准装备,每次给选手穿完后,自己先测一遍,免得起不必要的争执。

那么 ERT300 是否适用于测试羽毛球拍的网压呢?答案是肯定的。ERT300 通过电子轻微振动模拟球的冲击力,可以精确测定任何球拍的网压值,网球、壁球、羽毛球、墙球······只要是穿线的球拍,都可以。

只不过,不同类型的运动所用球拍网压值不可简单类比。比如,给羽拍穿线的磅数通常远远低于网拍,但是羽拍的网压却比网拍要高得多,那也是因为羽拍的拍面小,线床密度高的原因。

ERT300 的测试数值叫“DT 值”,“DT”是英文 Dynamic Tension 的简称,即动态张力,你可以简单理解成击球瞬间的弹性。

“DT 值”的国际标准单位是 KP/cm 或者 N/mm。通常来说,DT 值越高控制力越好(线床硬度越高),DT 越低威力越强(球速加快)。在其它条件都完全相同的条件下:

DT 值高DT 值低
小拍面大拍面
线床密线床稀
硬线软线
高磅数低磅数
恒拉式穿线机锁定式穿线机
刚穿好的球拍很久以前穿好的球拍

ERT300 的使用方法:

  1. 握住球拍的把柄测量网压的时候,要牢牢握紧球拍的握把,不要触摸或者放下球拍。

  1. 将 ERT300 夹在线床的中心用轻微的力量将网压仪的 3 个爪子平行于横线,置于甜区内一个十字交叉线上,支撑在线床上面。

  1. 按下按钮来启动 DT 仪器来进行测试。电子轻微振动模拟球的冲击力。

  1. 在 6—8 秒之后,在液晶显示屏上读出准确的 DT 值。

  2. 仪器会自动地关掉。

需要注意的是:

  1. 如果没有显示测试出的 DT 值,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线床上的磅数太低,仪器无法测出准确的 DT 值,另一种是操作不当,需重新放置仪器。

  2. ERT300 必须夹在线床的中心,即甜区的位置。

    因为甜区是力量的源泉,当你击球时,拍头、长度、挥重等所有因素都在这一瞬间体现在甜区上。如果它不是放在中心,例如,向上或者向下,测量值将会改变。

    一般这种情况下测量出来的值会显示拉线似乎过紧。这个与现实相符。不正确或有缺陷的拉线都有可能导致 DT 值的变化。要得到比较准确的测量值(可复查或复校),ERT300 必须用于相同的位置点,可以通过数或者标记球线来记住正确位置。

  3. ERT300 最初是欧美公司为网球运动设计的,附带的说明书以及参考数据都是基于网球拍,切忌不能生搬硬套到羽毛球拍上。

  4. 测量的时候要撑住拍喉,不要触摸球线或者将球拍放下。

  5. 球拍还架在穿线机上面的时候不能用 ERT300 测试。

因此,对于开网羽店的人来说,备上一个 ERT300 的好处多多。你既可以通过它得知球员打法上的偏好和球线的损耗程度,进而给出一些更换球线的建议。

通常情况下当 DT 值下降 10%到最大 20%的时候,就要重新给球拍穿线。也可以测试不同球线的掉磅速度,事实上,球线从穿好后,就开始持续的掉磅,掉磅会产生 DT 值的变化。

我们做过实验:同样的一支球拍在刚穿好线后测出的 DT 值是 50,在放置 1 天后(在不使用球拍的情况下)再次测量这支球拍线床的 DT 值就变成 47 了。

你甚至可以用 ERT300 测试穿线机提供的磅数是不是准,比如一个月前你穿好一支球拍,ERT300 测出来 DT 值是 48,一个月后,你用完全一样的球拍、球线、磅数、穿线方法穿完后只有 45 了,那就说明你的穿线机需要校正一下了。

当然,不同类型的穿线机穿出来的感觉会不一样,目前有很多的店主为了提高店面的形象和专业度,都把手摇穿线机换成电脑穿线机。

而这两种穿线机在拉同样的磅数下,球拍拉出来的感觉会不一样,你可以用 ERT300 了解两个机器差别的大概范围。

壁球拍穿线

有很多的人都没有给壁球拍穿过线。不过.现在打壁球的人也开始增多,说不定哪天就有人拿着一把壁球拍来到店中要你穿线呢。

所以为了防范于未然,接下来我们就用图片配合文字的形式,向大家讲解一下壁球拍穿线的注意事项。

  1. 首先要选择一台适合为壁球拍穿线的机器,这一点很重要。

    不是所有的穿线机都能穿壁球拍。有很大一部分的壁球拍,拍面很长,从拍头顶部到拍喉位置的距离能达到 38 厘米,比网球拍的拍面还要长。所以,在穿线前要试试壁球拍能否适当的架在穿线机上。

    在穿壁球拍时最好选用架拍支柱可以前后移动的穿线机,使固定支臂能支撑在拍框适当的位置上。

  2. 大多数壁球拍的拍面为扇形,架拍时建议用可调试角度的架拍固定器(K 形夹),来确保架拍固定器能紧密的支撑拍框。

  3. 在架好拍后,需要确认一下穿线夹能够移动到球拍的最顶端和最低端。另外,最好选择较为灵活,小巧的线夹。

  4. 如果你不经常穿壁球拍,不知道从哪开始穿时,则可以先不要急着剪线,而是先看看球拍上的线原来是怎样穿的。记住哪些护线孔是过竖线,哪些是过横线的。

  5. 壁球在穿横线时,尽量让横线从拍头顶部向下穿线。假如这支球拍的竖线打结位置是在拍喉,你可以用“两条线”的穿线方法。假如你用“一条线”的穿线方法,则推荐用“环游世界”的穿线方法。

  6. 根据穿线的方法来量线。

  7. 当前面的工序完成后,就要开始穿线了。当竖线穿到外面几根线时,要注意跳孔的位置。

  8. 在穿横线时,一定要注意避免拍框外侧的线出现交叉的情况。

  9. 当竖线穿完后再开始穿横线,横线当穿到下面最后几根线时,由于拍面是扇形的,竖线之间的间隙会缩小,从而加大了横线在编线时的阻力。

    建议编横线时,横线要一根一根的穿过竖线,减少竖线对横线的摩擦。

  10. 最后打结。